北京PE指数微升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时间: 2022-04-14
分享:
字号: [打印]

背景介绍:北京地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指数(以下简称“北京PE指数”)是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基金业协会、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清科研究中心共同编制,并得到多家业内有影响力的PE和VC投资机构支持。北京PE指数以2013年上半年为基期,每半年编制发布一期。


2022年4月,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基金业协会联合发布2021年下半年北京PE指数。2021年下半年北京PE指数为114.15,环比上升1.15%,同比上升1.30%。从指数走势看,2021年下半年北京PE指数较上一期上升,保持了自2020年上半年局部低点以来的持续回暖趋势。(参见图1)

image.png

图1 2013年H1-2021年H2北京PE指数时间序列图


从指数分项指标看,2021年下半年募资指标为117.45,环比上升6.41%,同比下降2.87%;投资指标为112.67,环比下降1.76%,同比下降3.56%;退出指标为115.21,环比上升1.71%,同比下降5.08%;信心指标为108.93,环比上升0.86%,同比上升10.05%。(参见图2、图3、图4、图5)

image.png

图2 2013年H1-2021年H2北京PE指数募资指标时间序列图

image.png

图3 2013年H1-2021年H2北京PE指数投资指标时间序列图

image.png

图4 2013年H1-2021年H2北京PE指数退出指标时间序列图

image.png

图5 2013年H1-2021年H2北京PE指数信心指标时间序列图


从募资指标看,近年来募资指标每年上下半年季节性变化显著,即上半年低下半年高,2018年以来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2021年下半年募资指标较上半年有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由近年来数据可以看出,受2020年新冠疫情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募资市场节奏明显放缓。2021年,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有效措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监管层频频出台鼓励市场规范化发展的政策,募资渠道将越来越通畅。今后,随着资金来源的进一步释放,险资、银行理财资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募资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从投资指标看,2021年下半年投资指标较上半年相比虽呈略微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据清科数据显示,2021北京投资案例数量较上半年略有增长,但投资规模较上半年略有下降。投资规模的略降考虑是机构投资阶段由成熟期向成长期前移的结果,单笔案例投资金额下降,但是机构投资活跃度不减。在我国加大发展实体经济力度和构建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国内PE/VC市场投资热点也正在发生转移,大额投资案例主要集中在IT、先进制造等领域。

从退出指标看,2021年下半年退出指标较上半年相比微升。清科数据显示,2021年股权投资市场IPO案例有所上升,境内市场IPO上市企业中PE/VC的渗透率高达68%,IPO目前仍是PE/VC机构退出的最佳选择。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服贸会上宣布设立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随着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叠加北交所开市,境内企业上市渠道将愈加通畅。

本期机构信心指标环比略微上升,同比上升明显,说明机构对行业未来半年的总体评价持积极乐观态度。从预期分项指标看,机构投资人在投资预期以及被投企业运营情况预期方面有所下降,但在行业总体评价、自身业务发展预期以及募资预期方面有所增长。这也说明机构看好未来行业发展以及对自身未来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此外,募资预期较上期大幅上升,也侧面反映了随着资金来源进一步释放,更加拓宽了募资渠道,机构对未来募资环境持相对乐观态度。


image.png

图6 2021H1与2021H2预期分项指标对比图


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北京聚集了429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19689只,管理基金规模达42599.92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7.46%、15.86%、21.55%;北京地区基金平均管理规模为2.16亿元,上海基金平均管理规模为1.44亿元,深圳基金平均管理规模为1.15亿元,北京地区基金平均管理规模居全国首位。(参见表1)

表1 2021H2北上深以及全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布情况

image.png

(数据来源:中基协2021年12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月报)


根据清科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从募资方面来看,北京地区新募集基金62支,募集总额571.7亿元,平均募资金额为9.22亿元人民币,平均募资金额是上海的1.25倍,深圳的3.78倍,位居全国第一位。

从投资分布行业来看,2021年下半年北京地区总投资案例数达1169起,投资总金额1268.09亿元人民币。北京地区投资案例数量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以及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北京地区投资案例总金额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当前,随着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的“降本增效提质”、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变革进一步加速,市场对技术和创新的服务解决方案有着巨大需求,这也刺激着IT行业的蓬勃发展,自2019年以来,投资案例数量始终排在第一位。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北京地区I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455起,占比38.9%,投资金额324.60亿元,占比25.6%,均位居第一。在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群体不断扩大,利用生物医药技术对抗疾病和衰老的需求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相关药物和疫苗,以及各类疾病检测设备和试剂的研发和生产投入也持续加大,2020年下半年以来,投资案例数量从第三位跃居第二位。2021年下半年北京地区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数量为220起,占比18.8%,投资金额为246.15亿元,位居第三。近年来,国际上半导体供应链的不稳定日益加剧,“芯片荒”时有发生,对于半导体等精密电子设备与零部件实现自主供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企业生存发展层面,都在支持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创新研发,力争突破关键“卡脖子”问题,该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第七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四位,在2021年下半年进一步超过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也在不断增加。2021年下半年,北京地区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的投资案例数量为109起,排名第三位,投资总额则达到269.72亿元人民币,占比23.4%,位居第二。除此之外,机械制造、清洁技术等行业较上半年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也有明显上升。(参见表2、图7、图8)


表2 2021H2北京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分布


行业

案例数(起)

占比

金额(百万人民币)

占比

IT

455

38.9%

32,459.56

25.6%

生物技术/医疗健康

220

18.8%

24,615.23

19.4%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

109

9.3%

29,671.63

23.4%

互联网

91

7.8%

8,993.04

7.1%

机械制造

47

4.0%

4,003.42

3.2%

娱乐传媒

32

2.7%

582.97

0.5%

食品&饮料

31

2.7%

1,822.80

1.4%

连锁及零售

31

2.7%

2,968.69

2.3%

清洁技术

28

2.4%

1,716.98

1.4%

金融

21

1.8%

2,197.46

1.7%

汽车

19

1.6%

514.71

0.4%

化工原料及加工

19

1.6%

731.67

0.6%

电信及增值业务

15

1.3%

12,657.62

10.0%

教育与培训

13

1.1%

328.20

0.3%

其他

10

0.9%

224.10

0.2%

未披露

8

0.7%

78.37

0.1%

物流

6

0.5%

1,165.42

0.9%

纺织及服装

6

0.5%

75.24

0.1%

建筑/工程

5

0.4%

1,983.50

1.6%

能源及矿产

2

0.2%

18.00

0.0%

房地产

1

0.1%


0.0%

总计

1169

100.0%

126,808.59

100.0%


image.png

图7 2021H2北京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数量行业分布(起)

image.png

图8 2021H2北京私募股权投资金额行业分布(百万元人民币)


2021年,为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政府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中指出,鼓励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法依规与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和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研究完善保险机构投资私募理财产品、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债转股的相关政策。9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商业银行出资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12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持续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

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一行两会”、国家金融企业总部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所在地,拥有众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服务资本市场发展的券商、基金、机构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等,是国际金融资源的汇集之地,将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近年来,北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1年北京推出营商环境改革5.0版,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随着北京各项配套政策不断出台,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优质投资机构来北京落地展业。





来源: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