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25条措施加强稳外资 加快推进金融、汽车等领域开放政策落地优化外籍人才来京就业审批办事流程

时间: 2021-12-30
分享:
字号: [打印]

政策文件: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12月29日,从北京出台25条措施加强稳外资工作新闻通气会获悉,市商务局近日印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外资工作的若干措施》,推出25条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聚集全球高端优质资源。新措施在全国率先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有外国资本可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规定,进一步丰富国际教育供给,便利外商生活。

  市商务局外资发展处处长吴中南介绍,新推出的措施注重服务外资企业的功能提升。在聚集全球高端优质资源方面,打造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鼓励外国投资者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各类功能性机构,支持其集聚业务、拓展功能,升级为亚太总部、全球总部;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可以享受资金奖励及重点人员出入境、货物通关等便利化措施。

  新推出的措施也注重回应外资企业关切。例如,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加快推进金融、汽车等领域开放政策在京落地。在特定区域(自贸试验区)取消应用商店的信息服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积极争取数字经济、数字贸易领域开放政策在京先行先试。对外资高端制造类大型龙头企业,符合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可以纳入本市重大外资项目专班协调推进。

  本市将更注重引资与引智引才相结合。改革创新外籍人才工作证件办理模式,逐步实现签证证件业务全市通办;优化外籍人才来京就业审批办事流程,逐步下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预审环节;对符合北京发展定位和引进政策的特定行业高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办理人才引进落户和工作居住证力度;对本市急需的特殊技能专业人才落户,业绩、贡献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优化外商生活服务方面,相关部门开展深入调研,专题研究论证后推出了相关具体措施。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在外资企业和外籍人才密集区新布局一批国际学校。截至目前,实现了3个区国际学校“零”的突破,一批新布局国际学校已投入使用,另一批国际学校已完成规划布局。修订后的《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明确中国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可申请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全国率先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有外国资本可举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规定。同时将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审批权限试点下放至各区教委实施,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本市还加强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在朝阳区、海淀区、“三城一区”等重点地区推进国际医院项目建设。位于朝阳区东坝的北京安贞东方医院项目已取得《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预计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昌平区在建的国际研究型医院项目北京高博医院已取得《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已完成项目主体结构建设;海淀区的阜诚医院项目、朝阳区的嘉会医院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朝阳区的莱福士医院、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已开业。

  金融服务方面,本市开展在华外籍人才个人外汇业务便利化试点,增强个人用汇满意度。简化在华外籍人才薪酬收入办理购付汇业务流程,免于逐次重复提交合同等相关材料;允许在华外籍人才以自身名义办理其随行子女便利化额度外学费结汇业务;鼓励试点银行通过电子方式审核试点业务交易凭证。试点政策使在华外籍人才个人外汇便利化试点业务办理时间可缩短60%以上。

  来自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本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2月28日,全市招商引资入库项目3546个,预计投入资金1.35万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入库项目2900个、预计投入资金1.22万亿元的预期指标。入库项目中,落地了410个外资项目,落地外资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