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宣教工程”是北京市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北京市打非办”)联合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和基层力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的机制化、常态化、社区化的防范非法集资宣教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大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
近年来,多个以“以房养老”为名的投资项目发生爆雷,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房养老”本是我国正在试点的新型养老方式,即“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至今,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八个城市。
为何“以房养老”变成了不法分子实施非法集资的新套路,甚至连资深的法律从业者都深陷其中?有学者表示,每当有新的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渠道出现,往往也会异化为非法集资的载体。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很多公司开始涉足养老产业,部分不法分子也开始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开展非法金融活动,给真正的“以房养老”蒙上了阴影。
观看视频——
01“以房养老”骗局套路
首先,一些养老公司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在老人密集的小区里宣传,或者开设保健品公司、养老器械公司,吹嘘以房养老的好处,强调房子抵押贷款之后,养老公司将每月支付固定利息,利息以房价估值为基数,并代替老人向出借款项的人偿还利息,老人不会承担任何风险。
然后,当老人被高额回报吸引后,养老公司便会向老人介绍出借人,让老人与出借人之间签订借款合同,并将房子抵押。一般情况下,养老公司还会带领老人去公证处办理债权公证,如果老人违约还款,则出借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这样,出借人一般都觉得有房子做抵押会比较有保障。在某些以房养老的案例中,养老公司会为借款老人的债务设定反担保,从而打消老人的顾虑。
最后,养老公司将出借人转到老人账户的借款转走,然后每月向老人支付固定收益、替老人偿还借款利息。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养老公司或突然“消失”,或资金链断裂,停止为老人还款,“以房养老”爆雷。此时,借款人要求老人还款,老人成为债务人,如无力还款,则只能以房抵债。
02 “以房养老”骗局漏洞
打着“以房养老”旗号实施的非法集资骗局具有很强的隐秘性,单从表面上来看,毫无漏洞,貌似每一链条都是合法合规的。但通过整理多起案例,可以发现“以房养老”存在如下漏洞:
一是“以房养老”的房价估值过低、利息过高。在某些现实案例中,养老公司对老人房产的估值明显低于市场价。而老人与出借人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往往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这笔借款利息通常由养老公司代老人承担。养老公司高利息、低房价的行为存在可疑和不合理之处。
二是老人对业务涉及合同内容知之甚少。很多案例中,老人投资“以房养老”理财项目的过程可以用莫名其妙、糊里糊涂来形容,完全被养老公司的工作人员所左右,自己没有主见。一方面,老人签署的合同数量多,涉及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反担保合同、以房养老服务合同等,很多合同都会进行公证,但老人根本无暇细看。另一方面,合同内容晦涩难懂,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如“云养老”、“资产养老”、“季薪制”等,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养老公司不让老人细细阅读合同内容,更不会对晦涩难懂的词句做出解释,只是让老人签字。
03如何防范“以房养老”为名的骗局
北京市打非办提醒广大投资者尤其是老年朋友,“以房养老”仍处于探索阶段,正规的“以房养老”自开展试点以来,参与投资者并不多,对于打着“以房养老”旗号实施的非法金融活动,一定要提高警惕。
1、切勿要轻信投资高额回报的言论,克制赚钱心切的心理。老年人应多与家人、子女协商,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了解公司运营状况,经多方论证再谨慎做出投资理财决定。
2、要正确分析投资理财的后果,重视签字的法律效力,认真阅读合同或协议,充分、清晰理解条款内容,准确预判不能到期还款的法律后果,切不可草率签字。
3、要有风险意识,特别是在决策环节,如果投资公司要求老年人用一套房屋作抵押借款投资,却不办理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登记,而是要求办理委托代理售房的公证,那么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非法集资线索举报途径
1.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首都非法集资线索举报”小程序
2.将非法集资线索发送至邮箱:bjsdfjb@163.com
来源:北京市打非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