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构建多维度综合治理体系 聚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时间: 2020-10-14
分享:
字号: [打印]

  原标题:大兴区构建多维度综合治理体系 聚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


  大兴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北京市的决策部署,在市打非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固本之策,积极构建大兴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防范、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加大防范预警、案事件处置、宣传教育等工作力度。一方面,牢固树立防范金融风险就是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的中心思想,将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范畴,区主要领导定期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并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另一方面,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的工作思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区域风险尚未突出显现的阶段,提前布局、完善机制、筑牢堤坝,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隐患的发生;同时,深入落实属地镇街和职能部门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强化金融风险矛盾隐患的排查、监测预警和综合整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确保区域金融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截至目前,大兴区准(类)金融机构运行平稳,无在营P2P网贷机构平台,未发生非法集资风险突出案事件,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一、 主要做法

  坚持突出区域特色,探索形成“123456”工作模式。即围绕1个核心: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好“三大攻坚战”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定2个目标:对从业型金融风险,控增量、去存量,遏制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高发态势,防范发生大规模人员聚集和极端事件;对区内群众,加快培养正确理财、主动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营造积极参与线索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搭建3个平台:即企业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大兴金融V服务平台,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专班。针对4个重点区域:即拆迁镇村、回迁社区、商务聚集、大学院校。建立风险发现处置5步工作法:即线索摸排、风险筛查、预警再核查、综合整治、立案打击。完善6项保障机制:即源头管控、摸排报告、联合惩戒、宣传引导、举报奖励、应急预案。通过进一步健全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工作机制+预警处置+宣传引导”的防非处非联动工作体系。


  (一)构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体系。


  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更加注重镇街协作、部门联动,加强资源力量统筹,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建立完善一体化的制度机制,形成责任共担、齐抓共管的系统化整体防范格局。


  1.完善组织领导。围绕1个核心和确定的2个目标,制定《设立大兴区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专班的工作方案》、《大兴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整合跨部门资源,挂图作战实体化运行,实行首访负责制、定期会商研判、开展综合整治、严格督查督办四项机制,积极应对疏导投资利益受损群体理性维权,确保实现打早打小、妥善应对化解、及时应急处置。


  2.强化源头管控。依据北京市涉金融字样企业登记前置管理办理流程,结合我区实际,为进一步做好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工作,制定《大兴区关于涉金融字样企业入区管控工作机制》,协同区内相关部门开展涉金融字样企业服务监管工作,切实维护全区和谐稳定的金融秩序和优质营商环境。


  3.参与设立“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击治理金融领域和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整合银行、通讯等多方资源,实现主动预警、综合治理、合成作战的有效衔接。


  (二)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战略主动,按照“点面结合”的要求,针对4个重点区域,深化动态排查,强化精准识别,实施分类分级预警,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


  1.线索摸排。依托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发挥网格化巡查机制作用,了解辖区企业实际经营产品和商业模式,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更新基础台帐,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2.风险筛查。线上线下持续开展企业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对全区目标企业进行“冒烟指数”风险监测。


  3.预警再核查。及时发布市级转办、举报线索协查函,会同政法、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网信等部门及属地开展协查处置工作。


  4.综合整治。组织有关属地及部门,开展风险再核查及化解处置工作,通过约谈企业、企业注册地物业及房屋出租方,对经营异常企业纳入异常名录、依法公告吊销等措施,逐步消除存量风险。


  5.立案打击。行刑衔接和资源整合,会同公安、经信部门设立“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击治理金融领域和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实现主动预警、综合治理、合成作战的有效衔接,推进我区涉金融类案事件的有效防范和打击。


  (三)建立全覆盖的宣传引导体系。


  持续扩大金融安全宣传引导覆盖面,加快引导群众培育共同抵制非法集资的良好社会氛围。


  1.持续发动各属地及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安全宣传培训活动。依托区级“两微一端”及各回迁社区“社区联播”电子屏,广泛播放金融安全公益宣传片,提升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2.上线“大兴金融V服务”微信平台。在全区综合服务大厅布放智能触控终端27台,广泛发布金融风险警示提示,畅通群众在线举报渠道。


  3.不断拓宽金融宣传渠道。创新多点互动直播宣讲,举办金融安全知识微信答题活动,着力提升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构建健康金融生态环境。



  二、工作成效


  (一)横向联资源,纵向抓落实,强化处非工作统一领导机制。


  1.夯实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区级统筹调度指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部门及属地形成合力,召开14次工作专班金融风险研判会商会,及时传达上级领导指示精神,通报风险监测预警信息,重点研究预警风险化解措施,强化部门沟通协作,统筹推进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2.落实涉金融字样企业入区管控工作机制。区金融、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协同开展涉金融字样企业服务监管工作,严把企业注册变更迁移关口,开展企业风险联合审核,形成办理意见,进一步做好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工作。截至目前,共服务企业400余家,拦截风险企业4家。


  (二)强化预警处置,落实属地职责,协同联动多部门化解金融风险。


  1.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及监测预警。指导属地发挥作用,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并完善监管台账,重点加强对商务楼宇、底商门店、租用写字楼办公场所等重点部位的风险排查;依托全市“冒烟指数”监测预警平台,编发“风险排查月报”通报预警信息,实现金融风险隐患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2.落实企业风险分级分类化解。加大对异地经营查处打击,引导退出一批,清理整治一批,纳入异常并公告吊销一批,逐步消减存量风险隐患。


  3.推进高风险预警企业维稳处置。按照市、区领导指示精神,一是紧盯重点涉众型经济案件攻坚,妥善处置风险矛盾隐患,探索形成防范和应对涉众型金融风险工作专班机制,树立典型经验做法;二是对突出存量预警风险隐患,依托工作专班机制,区金融、公安和属地共同牵头,会同政法、网信、信访等部门,持续密切关注利益诉求群体动态信息,强化涉事公司注册地现场巡查及网上舆情动态监测,发现涉稳线索及时通报预警,启动应急机制,妥善做好矛盾隐患维稳处置工作;三是对高风险预警企业,区领导统筹调度,工作专班会商督办,企业注册地属地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综治及执法部门共同发力,约谈涉事企业负责人和注册地房屋产权方,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联合施策,依法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妥善化解风险隐患,目前全区高风险企业仅剩1家。


  (三)创新宣传形式,营造正向氛围,形成上下贯通、多元交叉的宣传格局。


  1.推动金融安全宣传常态化、机制化、社区化。针对区内社会组织、城乡结合部、回迁社区、拆迁地区等重点领域、重点地区,组织各属地和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自2017年以来,指导各属地开展金融安全宣教活动共800余场。


  2.着力扩大宣传引导覆盖面。通过“大兴金融V服务”平台, 利用区级和各镇街综合服务大厅智能触控终端,广泛发布金融风险警示提示,畅通群众在线举报渠道,截至目前平台关注量近万人。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发布防范不法分子借疫情防控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累计170余条。


  3.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群众金融安全宣传教育。依托区级“两微一端”及“社区联播”媒体平台,播放金融安全宣传片;在“大兴金融办”微信公众号开设【金融安全】专栏,每日推送典型案例和风险提示;结合“金融管家”进社区“空中课堂”直播平台,开展金融安全知识宣讲,增强群众防范金融风险意识。


  4.有序开展金融安全宣传月活动。启动全市金融安全宣传月活动各区首场线上宣讲,并以此为契机,继而由金融、政法牵头举办“公检法”专场培训会,全区各有关部门,各镇街、产业基地主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各村社区、商务楼宇物业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员等共2000余人次及广大群众参加培训,着力提升基层队伍和群众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力争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源头遏制非法金融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来源:北京市打非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