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至,万象更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这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方向一致,为银行业今年信贷投放流向领域及业务发展指明了方向。
受访金融机构和专家认为,金融机构应坚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加大对实体经济重要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五篇大文章”苦练内功,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银行: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2023年,中国经济恢复向好趋势明显,银行业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作用。展望2024年,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预计,中国银行业将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重视风险管理,夯实资本基础,经营向优向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表示,科技是第一动力,我国科技创新企业数量众多;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需要大规模投资;广大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需求潜力较大。这些都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可以开展针对性创新,更好满足这些领域的金融需求。
券商:瞄准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目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资本市场全面深改进入关键期,2024年券商多业务条线有望受益。
受访机构表示,券商应积极把握北交所改革机遇,提高全链条业务投入的能力和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全面注册制相匹配的能力,实现从“可批性”向“可投性”的理念转换。展望2024年,北交所仍将坚定错位发展,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具备自有特色的“北交所品牌”,而加大北交所业务投入也成部分券商共识。
基金:担负“耐心资本”职责
2023年12月14日,证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时提出,“壮大‘耐心资本’”。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应担负“耐心资本”职责,进而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可从提供长期“耐心资本”陪伴企业共同成长为切入点,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对记者表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应积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陪伴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深度参与企业从孵化到壮大的全链条,通过汇集资金开展专业投资,把长期资本匹配到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企业。同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应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为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保险:抓住养老金融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对2024年保险业发展预期是:财险业发展稳健,人身险业变数大。正因如此,人身险行业的发展机遇何在、保险机构将怎么做等话题,备受关注。
德华安顾人寿总经理助理肖萍对记者表示,2024年,保险业仍要坚持“保险回归保障本源”,持续聚焦老年人实际的健康和养老需求,开发更多适合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及健康险产品,提供创新与个性化的保险方案。同时,保险业要加强与养老服务的整合,中小险企可通过异业联盟形式与养老服务提供方合作,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