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建设一周年 金融领域交出亮眼“年报”

时间: 2021-09-28
分享:
字号: [打印]

   9月28日,市金融监管局、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怀柔区政府在怀柔区联合举办“金融领域‘两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对金融领域“两区”建设一周年发展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并对下一阶段“两区”建设工作进行展望。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北京证监局党委书记吴运浩,北京银保监局一级巡视员吴静春,人行营管部副主任刘玉苓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怀柔区委副书记、区长于庆丰对怀柔区产业发展特点及营商环境进行宣介。市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颖担任主持人。


  本次发布会由北京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进行全程直播,北京证券交易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河证券、中国农业再保险、穆迪(Moody’s)、益博睿(Experian)、日本野村证券(Nomura Securities Co.)、美国黑石(Blackstone)、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富达国际(Fedelity)等70余家中外金融机构,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各区金融办,新华社、人民网、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线上+线下”参会,各直播平台共计观看人数近八万人。


  “两区”方案获批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各方的积极参与支持下,市金融监管局联合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各区成立金融领域协调推进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定期会商调度,紧抓机遇,迅速行动,102项任务落地85项,完成83%,出台配套政策45项,形成全国复制推广创新实践案例3个,多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首都金融创新开放发展,也为全国金融业开放改革贡献了“北京”经验。


  一年来,在“两区”政策框架下,金融业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首都现代金融体系加快构建,形成了“六个一批”为代表的开放创新成果,交出了亮眼的“年报”。


  一是一批标志性重磅级机构加速落地。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是首都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一年来,还落地中外金融机构68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17家,包括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首家外商独资持牌支付公司,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全国第五家资产管理公司,全国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第三支柱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等等,北京已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的首选之地。


  二是一批创新性金融市场平台优化布局。设立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平台、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等金融市场平台,积极探索私募股权、大数据、自愿碳减排等交易模式,为全球创新要素流动提供新型功能载体。


  三是一批首创性跨境金融服务和产品率先推出。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试点等政策率先在京“破冰”;外债便利化改革试点额度提高至1000万美元,QDLP额度增至100亿美元,均为全国最高;探索开展跨境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全国首单绿色汽车分期资产支持证券,获得境内外投资人踊跃认购。金融服务为更好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一批引领性扩大开放资质实现突破。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海外平行基金,QFLP深入实施,全国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在京设立,北京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发行,德意志银行成为北京首家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外商全资银行,北京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实物资产跨境交易场内外汇结算和外汇原币划转的交易所,金融开放自主有序,市场主体更加丰富多元。


  五是一批高质量金融科技试点项目落地。北京版“监管沙盒”累计发布3批22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完成“监管沙箱”全流程测试工作,首批三个项目已正式出箱;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首批23个项目已经启动。围绕冬奥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数字人民币全场景应用试点,对数字人民币使用开展了最广泛最深度的压力测试。聚焦强化金融科技基础力量,国家金融科技检测认证中心和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在京成立,已经具备了创制和输出引领国际的金融科技标准的基本能力。


  六是一批示范性营商环境政策实施。北京金融法院挂牌成立,高起点、高标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作用,为首都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实施国际证券期货类执业资格认可机制,境外证券期货专业人才在京从业可施行特别程序,豁免法律以外的其他考试,大大提升了高端境外金融人才在京从业便利度。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服务科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金融业“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杆。下一步,市金融监管局将会同人行营管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全球服务贸易峰会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从政策、项目、机制三个维度持续发力,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进首都金融改革创新,在全国金融业更高水平开放中立标杆、做示范。


  政策方面,一是路径再拓展。紧盯未完成任务,打好组合拳,确保任务全落地。二是谋划再对标。加强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国内自贸试验区先进金融政策研究,以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为试点,更好释放先进要素价值。三是政策再集成。聚焦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以全球产业链发展方向为引导,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储备全链条、系统化、集成化的先行先试政策。


  项目方面,一是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级。优化提升首都金融的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更好服务保障国家重大金融战略和政策实施,支持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中外金融机构在京布局,支持各大金融机构总部提升国际竞争实力,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来京发展。二是加快完善首都金融市场体系。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强化首都金融功能具有标志性意义。积极配合做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投入运营,打造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特色的国际一流的证券交易所。同时,加强北京证券交易所与区域型股权市场、私募股权份额转让平台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形成机制。


  机制方面,一是充分发挥金融领域“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工作组机制作用,发挥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增强国际化、市场化,抓实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引进。三是不断优化“服务管家”“服务包”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服务保障。四是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和机制,提升开放条件下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使北京始终成为金融安全稳定首善之区。


来源: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