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踏上新时代征程 打造首都金融名片

时间: 2017-11-07
分享:
字号: [打印]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将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的高度、开辟新的空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将为身处时代洪流的每一家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成立21年来,在首都经济的怀抱之中,在绿树红墙的掩映之间,一家以“北京银行”命名的金融企业,紧抓祖国改革开放和首都经济腾飞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中小银行发展路径,走过了平稳过渡、奋进开拓、创新发展三个阶段,不断取得发展的新进步、实现发展的新飞跃。


       21年间,北京银行总资产从200多亿元增长到超过3万亿元,净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超过1500亿元,均增长了150倍;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的排名在过去十年间提升了500多倍,连续四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最新排名第73位,品牌价值达到365亿元,被誉为“区域银行中做的最好的一家银行”、“中小银行的一面旗帜”和“首都金融的亮丽名片”。


       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首都金融安全


       今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这一深刻论述,是对金融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洞察,也鲜明地体现在北京银行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实践中。


       1996年1月8日,北京银行在原北京市9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成立初期,首先面临从90家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的城市信用社,到一级法人治理机制的转轨过渡。为此,北京银行在时任党组书记、行长闫冰竹同志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机制变革,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的要求,对各个信用社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抓住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三个保障”,把牢人员进口和资金出口“两个关口”,确保了机构、队伍的平稳过渡和业务的稳定发展。


       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刚刚实现平稳过渡的北京银行,就面临巨额金融风险的严峻挑战。组建初期,原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相继暴露,特别是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发生额高达229亿元,最终造成损失67亿元,把当时资本金只有10亿元、资产只有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甚至对金融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


       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面对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面对防控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使命,北京银行没有退缩,时任党委书记、行长闫冰竹同志明确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为此,北京银行全体员工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辛努力,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依靠发展积累的税后利润,最终化解核销了多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出了一家初生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应有的贡献。


       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依靠注资和资产剥离,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对此,曾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化解金融风险的有益探索和贡献。


       往事回眸,作为创业者的闫冰竹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企业白手创业,可以用‘平地起高楼’来形容,而北京银行只能说是在一个低的起点浴火重生,经历了从死到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难忘历程。金融风险问题暴露的巨大压力、维护金融安全的艰辛努力,将永远铭刻在北京银行发展的里程碑上,铭刻在每一个北京银行人心中。” 以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为己任,北京银行经历了从死到生的难忘历程,走上了稳健发展之路。


       落实市委指示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家金融企业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进入新世纪,逐步走上稳健发展之路的北京银行,正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抢抓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机遇,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2004年,北京银行实现成功更名。2005年,在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的见证下,北京银行成功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实现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完美融合。


       2006年,北京银行开始区域化布局,先后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南京、济南、南昌、石家庄、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并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构建起覆盖十余个大中型城市和中国香港、荷兰的近500家分支机构,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业绩,刷新境内IPO多项历史记录,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50亿元,成为一家公众持股银行,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实力和发展潜力。而为了这一刻,北京银行经历刻骨铭心的过程,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穿越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驶向资本市场的巅峰,这个过程让每一个亲身经历者都终身难忘。


       从一度资不抵债到今天同业领先,从曾经默默无闻到如今全球百强,北京银行在金融改革创新时代一路领先,在市场化大潮中开拓奋进,开创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一系列经典模式,引领北京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塑造了首都金融业的优秀品牌。


       服务实体经济  打造特色金融品牌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之本,更是中小银行生存的土壤。从创业之初,北京银行就在夹缝中生存,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通过差异化定位,服务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打开了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推动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银行体系,逐渐成长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北京银行发展壮大的21年,是铸就特色金融的难忘历程。特色金融是一种生存智慧,更是一种企业的战略选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北京银行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不断开辟金融蓝海,始终引领发展潮流,探索形成“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惠民金融”等特色品牌。


       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北京银行的科技金融创新,开创了多项科技金融“第一”,累计为近2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超过3000亿元,服务首都90%创业板上市企业、83%中小板上市企业、53%“新三板”挂牌企业。北京银行在国内银行业首家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新打造“信贷工厂”模式和“小巨人”服务品牌。累计投放超过1.8万亿元,支持近12万家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数百万人,成为“服务小企业,成就大事业”的精彩缩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原董事长闫冰竹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当前极具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新业态,也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的关键领域。”为了抢抓机遇,北京银行携手ING在国内推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直销银行,建设“京彩E家”智能轻网点,引领网点智能化升级。携手腾讯打造“互联网+京医通”智慧医疗模式。联合360公司带来互联网金融安全新主张。科技引领的金融生态,为业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坚实基础。


       早在2006年,北京银行就成为国内极早涉足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机构,相继推出“版权质押第一单”,成立全国首家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从首家将文化金融提升至战略定位,到首家针对文化创意企业推出专属产品“创意贷”;从首家创新版权质押打包贷款模式,到首家探索推出普惠文创产品“文创普惠贷”,过去十几年来,北京银行积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产品创新、模式优化、机制变革等方式,创造了诸多令人瞩目的行业第一。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超53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500余亿元,支持5000余户文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自有文化金融分类统计以来,市场份额始终位居北京市榜首,在中国银行业推出产品最早、小微贷款最多、支持项目最全,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光荣征程。10月14日, 北京银行文创金融事业总部、文创专营支行揭牌仪式暨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由此掀开了北京银行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篇章。


       绿色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北京银行重要的发展理念。长期以来,北京银行积极担当推广低碳理念的“践行者”和绿色金融服务的“创新者”,并推出以未来收益权为质押方式的“节能贷”、政府奖励资金账户质押方式的“节能补贴贷”,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损失分担等模式。累计为近3000家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融资1100亿元,节能减排项目涉及余热发电、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润物无声,春华秋实。北京银行始终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首都民生工程,极早介入医院、教育、交通、卫生、劳动等行业。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独家承办北京市居民医保结算业务,随后出资建设“北京市社会保障卡”,推进“京医通”,实现首都市民百姓持卡就医、实时结算“一卡通”。闫冰竹曾回忆道:“北京银行首创的很多业务,比如服务中小企业,轻资产、重风险;服务学校、医院等行业,工作十分繁琐,这些都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和巨大的风险,也是当时一些同业不愿主动介入的领域。”截至目前,北京银行累计发放保障性住房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近百亿元,打造不可替代的“惠民金融”品牌。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过去五年党和国家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在精准扶贫的金融队伍中,北京银行的惠民金融特色品牌格外亮眼。北京银行在行业中率先推出惠民金融服务“富民直通车”,率先成立北京郊区管理部,推出“镇域金融”服务模式等特色金融品牌。


       面向未来,北京银行将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小银行发展路径,为落实中央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做出新的积极贡献。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由衷讲道:“当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实体经济蕴含着巨大的金融创新需求,北京银行将继续坚守初心,坚持本源,立足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使金融创新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同时,树立自身特色品牌。”


       抢抓时代机遇  提出未来发展目标


       迈入新时代,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为身处伟大时代的北京银行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迈入新时代,北京银行进一步提出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因势而起,实现竞争能力、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精品上市银行。


       围绕打造精品上市银行的战略目标,北京银行从“五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


       第一,从经营业绩的维度,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持续稳健发展,各项指标保持同业前列,打造“经营业绩卓越的银行”。

 

       第二,从治理机制的维度,持续提升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人员管理、基础管理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打造“治理机制优秀的银行”。


       第三,从创新引领的维度,立足现有优势和市场定位,继续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业务品牌,建设特色化银行、数字化银行、智能化银行,打造“业务特色鲜明的银行”。


       第四,从品牌价值的维度,显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设“您心中的银行”,打造“值得信赖的银行”。


       第五,从永续发展的维度,始终以加强党建工作为核心,以传承企业文化为动力,坚持以员工为本的思想,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积极践行企业责任,打造“受人尊敬的银行”。


       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发展目标为导向,北京银行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三项基本任务,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增强、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资产质量不断优化、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企业文化有效传承,提出50多项贯彻落实措施,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


       展望未来,激情满怀。站在发展的全新起点,北京银行紧抓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打造百年老店、实现永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力打造首都金融业的国际化优秀服务品牌。



       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