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 2021-09-10
分享:
字号: [打印]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法治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


  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虽历经坎坷但对法治矢志不渝,从“五四宪法”到前不久新修订的宪法;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


  从这个战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我多次说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实践证明,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以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


  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把法治建设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之上,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2016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一些国家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2014年10月20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


  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同时,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


  ——2020年5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法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要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形势、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协同。我们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我们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我多次强调,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使法治和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考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要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波折,经过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应该可以如期实现。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


  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2020年5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


  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科学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要在坚持好、完善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聚焦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立改废释各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


  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才能真正发挥好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要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提升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公信力,更好把社会主义法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要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0年1月13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


  审计机关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对审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0年1月2日电


  把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有机统一起来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要抓住关键环节,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


  ——2019年5月7日至8日,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要遵循司法规律,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改革整体效能。要统筹推进公安改革、国家安全机关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能力。


  ——2017年7月,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