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有北京特色的优质营商环境?专家提出这些“关切点”

时间: 2021-10-21
分享:
字号: [打印]

  优化营商环境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议题。《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356项改革任务。据悉,此为北京市首次编制5年营商环境专项规划,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也是首例。


  9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新京报新京智库,举行“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研讨会。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工商联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市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北京市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展开深度研讨。


  优化营商环境面临高要求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政协委员李志起表示,每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其实都有一些地方特色,既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


  北京市将“两区”建设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联动,形成“五子联动”。“这几个领域都是比较有探索性的,因此也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课题。这对营商环境的优化有非常大的挑战,提出了很高要求。比如要把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放到很突出的位置。当前,恰恰是在数字贸易或数字服务贸易这两大领域,遇到的问题是我们和国际规则的对接不够,这需要去探索。”李志起说。


  李志起表示,此次《规划》出台,也可引发大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形成共享共治的作用。因此,《规划》的出台可以作为引子。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不是结束。对北京来说,要形成真正有北京特色的营商环境,还要继续往前走。


  交通衔接有助发展北京夜间经济


  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科研总监马洁表示,人才是北京市非常大的优势。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应该把这个优势利用好。近年来北京市成立了一些新型的研发机构,如何发挥这些机构优势,留住人才、利用好人才,非常关键。


  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地理规模非常大,每天晚上从中心城区往郊区四周辐射的人群一拨接一拨。但交通的衔接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中心城区的交通运行得比较晚,但郊区线反而较早就停运了。而在伦敦、纽约等城市,中心城区交通的运营会提前,周边交通会延后,郊区线会延迟到零点结束。这对在中心城区上班、住在郊区的上班族来说就很方便。北京市的交通,可以考虑解决这些衔接问题。


  实际上,如果把交通衔接的问题解决好了,夜间经济也慢慢就会发展起来了。当然,这不是直接的作用,而是间接的作用。


  通过区块链技术能实现“秒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政企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楠迪扬表示,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优势有多个方面。


  北京的营商环境包括政务服务和区块链技术融合方面,在全国范围是领先的。通过区块链技术能提高审批效率,实现所谓“秒批”。当然,目前的“秒批”是在比较个别的领域使用,还没有完全铺开。但是北京市对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深度、广度,在全国范围是较好的。“其中,海淀区做得很好,把和很多部委的数据打通了。这个技术一旦共享后,可能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效益,这方面的技术未来还需要深耕。”


  张楠迪扬表示,北京证交所的设立,很值得期待。虽然现在看起来其门槛还是比较高,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大,可以深挖。比如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能给北京这类企业带来好的融资效益。营商环境的优化应利用好这个契机,争取配套政策,努力在这个主题上打出一些组合拳。

  

  此外,在世界银行对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评估中,北京的权重很高。“世界银行的评价指标、评估范围比较窄,但是背后所体现的理念是值得吸取的。这几个领域可能不足以概括营商环境的全貌,但其背后理念非常精准。比如,什么叫高效、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的所有指标,就锁定两个因素,一个是时间短,一个是环节少。也许方法论非常复杂,但背后的价值维度很清晰。这两个因素最重要的。”


  张楠迪扬表示,北京市对这个思路和理念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入了,包括此次的《规划》,也体现了这个价值维度。


  “跟世界银行对接,不仅仅体现在我们要把排名提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世界银行的评价思路、价值维度吸纳到自己政策的逻辑当中去,这样就学到了它的精髓。”张楠迪扬说。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