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如何“搅动一池春水”

时间: 2020-05-22
分享:
字号: [打印]

  原标题:金融开放如何“搅动一池春水”


  期货、证券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相继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取消;符合条件的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可申请基金托管资格……一系列金融开放措施渐次落地,金融业对外开放在提速。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国际金融机构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步伐。今年3月,高盛、摩根士丹利分别将其在合资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增至51%。在今年4月1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当天,贝莱德、路博迈两大外资资管巨头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请。


  未来,更多金融开放红利将加速释放。受访专家表示,对于中资金融机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竞争中苦练内功;对于监管机构而言,要更加注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能力,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金融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


  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地并细化了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以下合称“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相关政策。


  自2002年实施QFII制度、2011年实施RQFII制度以来,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家机构投资者通过此渠道投资中国金融市场。“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便利性将再次大幅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也将更好、更广泛地被国际市场接受。”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


  这只是我国扩大金融开放举措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按照扩大对外开放“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有序扩大开放,在银行、证券、保险及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开放措施,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首家外资控股保险公司;标普公司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等。外资机构也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例如,德国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增资15.60亿元,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为41.05亿元。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取得实质性突破,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相继推出,会计、税收和交易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标普道琼斯、明晟(MSCI)、富时罗素三大国际指数公司纷纷纳入A股,并不断提升A股纳入因子。2019年4月,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今年2月,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疫情防控期间,人民币资产更是作为避险资产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2月中下旬之后,欧美股市、债市剧烈波动,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而这段时间国内股市、债市和人民币汇率表现出更强的抗冲击韧性。对比之下,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开始显现,3月之后股市、债市资金流入明显加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持续释放强大吸引力。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外资流入显著增加,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上市股票1280亿美元。Choice数据跟踪监测结果显示,自今年3月23日以来,北向资金保持持续买入态势。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今年4月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17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累计增持1152.51亿元。


  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倒退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不确定性因素随之增多。面对内外部压力,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不会停滞更不会倒退。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不会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近日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疫情并未影响既定的金融业开放措施落地节奏,相关外资机构准入及法律修订工作依然在有序进行。


  实践表明,金融业开放并不意味着“狼来了”。外资机构的进入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了可观的增量资金来源。在专家看来,外资布局国内市场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长期趋势。王静文表示,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正在全面展开,A股基本面支撑愈发牢固,再考虑到估值相对偏低等因素,将对国际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同时,外资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还带来了更为多样化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机构进入中国不仅能为债市和股市带来大规模长期资金,而且也将改变国内目前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引导偏重价值投资的投资风格,加速国内金融机构的优胜劣汰。


  王青表示,竞争加剧的“鲶鱼效应”会迫使国内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技术引进和吸收提升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加快国内金融机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


  对于国内金融机构而言,有机遇也有挑战。中资金融机构必须在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进程中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王青表示,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中资金融机构长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客户和项目资源,未来要在巩固优势的同时,着力弥补短板,重点是要按照商业化、市场化方向改进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也要注重吸收先进技术,建立起专业化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平衡好开放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金融开放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近年来,我国系统性风险评估、防范、预警和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以及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日益完备,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


  “在开放环境下,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更复杂,特别是跨境资金流动易受全球金融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处理好金融开放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有业内人士表示。


  在外汇市场方面,为了防止大规模不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外汇管理部门不断建立完善相关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陈雨露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在跨境资本流动方面,要继续建立健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并重,防范短期投机性资本大进大出。同时,要加强跨境监管和处置合作,全面落实金融领域的关键国际标准和准则,降低跨境监管套利和风险跨境传染,坚决维护好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要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对国内金融稳定及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把握好金融市场开放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王青表示,在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要注重与国内金融监管能力及金融体系稳健性水平相匹配。同时,要持续推进国内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


3.jpg



  作者:徐贝贝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